<
    “孩儿没有哭……”话虽这么说,但开口时带着得浓浓的鼻音,还是瞬间便泄露了娄琛的情绪。

    娄烨看着泪眼婆娑抱在一起的两母子,无奈摇头道:“行了,别在这儿站着了,有什么事回家说,哭哭啼啼的,凭白让人看了笑话去。”

    “好,回家!”娄母擦了把溢出眼角的泪,破涕而笑道,“琛儿赶了那么久的路定是累了,一会儿先同你舅舅回房,换身衣服。娘亲做了几道你最喜欢吃的菜,等你们换好衣服出来就开饭。”

    说着便急急忙忙的领着娄琛往屋里走,像是生怕娄琛饿着一样。

    说是只准备了几道菜,可真到了厅里一看,却瞬间让娄琛傻了眼。

    只见偌大的黄花梨大桌上,满满当当摆了十余道菜肴,有鸡有鱼,有荤有素,丰盛的好似过年一般,让人不知从何处下手。

    娄琛站在桌前,转头看了眼自家舅舅,见他也是一脸无奈的表情后,这才认命的落了座——不管怎么说,这都是母亲的心意。

    这顿饭吃的格外温馨,久未坐在一起的三人,一边吃着满桌的佳肴,一边闲聊着娄琛幼时的趣事。

    从两岁了还在尿床,到五六岁时只穿个裤衩便满山遍野的跑,那些娄琛自己都快忘记的窘事趣事,娄母却还记得格外清晰,如数家珍,一时间满桌皆是欢声笑语,就连娄琛自己都笑出了眼泪。

    期间担心儿子吃不饱的娄母,还不断为娄琛布菜,直堆得娄琛面前的小碟子都放不下了,才停了手。

    娄琛望着面前小山一样的菜碟,心中既是甜蜜又是无奈,自己在母亲眼里,便是永远如长不大的孩童一般,即使如今已如青松高壮,却也需要保护。

    三人笑着,聊着,好似娄琛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,没有隔阂,没有疏离。

    娄琛许久未这样开怀大笑过了,也只有回到成都,回到家中,他才能完全卸下防备,毫无顾忌。

    然而温馨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,吃过晚饭娄母身子便有些乏了,叮嘱了两句让两舅甥不要聊的太晚便回房歇息。娄琛则乖巧的点头,而后默默跟在舅舅身后来到了书房。

    从到成都那天起,镇南将军府便没有换过,这间小书房也一样,这么多年过去了,装潢、摆设从未变过,到处都是记忆中的模样,一打开房门,往昔回忆如潮水般涌了过来,将他瞬间淹没。

    他记得大方桌底下有几排小字,那是他偷偷刻上去应付舅舅教考的;博物架上的青瓷花瓶,里头被他灌了小半瓶的面粉,也不知道舅舅发现没;还有书柜上第三排的那本兵书上的脚注……

    娄琛眼神温柔的拂过每一个他熟悉的角落,直到瞧见墙角上挂的一副画时,有些惊喜:“这幅画舅舅怎还留着?”

    “留着,怎能不留着,总得留些罪证,好让你回忆起自己的光辉事迹。”娄烨笑问道,“怎么样,准备什么时候把画赔给舅舅?”

    娄琛脸上一时有些发热,被这么一提醒,才想起了自己当年的英勇事迹。

    那时候刚从西北回来的他性子野得很,习惯了满山遍野,不愿被关在书房读书写字。可舅舅当真严厉的很,直言不把整本兵书背完,便不许他出门,无奈他只能整日闷在书房读书。

    恰巧有人送来一副前朝画圣的真迹,娄烨对字画并无特殊喜好,但因着送画人的身份还是没将东西退还,只收了起来放在书房里,每次那人来的时候便挂出来,也好让那人安心。

    娄琛并不知舅舅挂画的目的,只以为他对那画极为珍惜,便想着偷偷将画藏起来,让舅舅着急一番。

    那时候他一心只想捉弄舅舅,哪知道那画的珍贵,因此偷藏的时候也没注意,结果一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墨砚,将画作弄上了一小滩的墨迹。

    娄琛那时候以为自己死定了,哪想到娄烨见着那被毁了的画作,虽然生气,但却没有责罚他,只将画摆在桌面上,一边笑一边问道:“这可是前朝画圣的真迹,你打算怎么办?”

    娄琛那时候天不怕地不怕,胆子甚大,极为豪迈的一拍胸脯道:“赔你便是。”

    说着便立下誓约,有朝一日他定要寻十副、百副,作为赔偿,直到舅舅满意为止。

    这话娄烨只当是儿时的玩笑,画圣真迹千金难寻,哪儿是那么容易寻得到的,因此他也没当真,只让娄琛得了教训,以后不可莽撞行事便是。

    却不料娄琛真的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,经年之后,真的做到了——虽然最后迟了些。

    上一世娄琛做的最担的上佞幸之称的事,便是在娄烨逝后,搜罗十余副画圣的真迹,烧在了娄烨坟前。

    那时候无数的文人墨客骂他暴殄天物,连御史台也参了一笔,但娄琛却全不在乎,他只是想完成对舅舅的承诺而已。

    而今时光扭转,数年过去,要不是今日这么一提,这一世娄琛可还真的忘了赔画的事。

    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头,娄琛赔笑道:“侄儿自是记得的。”

    前朝画圣的真迹虽然难寻,但娄琛却还是知道,有几幅在哪儿的,而且其中两幅他半个多月前才见过。

    思及此,娄琛挂在嘴角的笑意瞬间便消失了,他凝眸望着眼前的画作久久未语。

    “记得就好,舅舅还等着你的画儿呢。”娄烨倒是没发现娄琛的失神,倒了杯茶,他坐到一旁的高椅上,问道:“这次回来准备住多久?”

    娄琛闻言这才回过神来,但没有立刻回答,只转过身子问道:“舅舅可是已经知道京中发生的事了?”

    屋中突然静了下来,娄烨轻扣茶碗的手一顿,过了片刻才执起茶碗,喝了口后缓缓道:“你要是说太子失踪、瑞王逼宫的事,倒也还算清楚。怎么,前些日子你也在京中?”

    娄烨虽居西南,但也不是真的与世隔绝。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娄家百年世家,即使退出了权势的中心,也不全是树倒猢狲散。

    况且这些年来,娄烨已培养出不少的亲信,他们除了分布在西南各地之外,有些甚至还去到了京城中。

    因此即使身处西南边陲,娄烨该知道的消息不会比娄琛少多少。

    “只是刚好在寿州而已。”娄琛隐去了假银票一事,只将高显私自离开封地一事提了出来,“宁伯侯五十大寿,世子殿下前去祝寿,外甥担心殿下的安危只好一路相随。”

    “祝寿……怪不得你今次是从泸州入的蜀。”娄烨一笑道,“看你还如此不慌不忙的模样,想来是已经同太子联系上了。太子现下如何,可还安全?”

    “殿下安危暂时无需担心,只是……”娄琛说着欲言又止的看了娄烨一眼。

    “有话便直说。”娄烨放下茶盏,手指轻敲桌面,“在舅舅面前还有什么不好讲的?”

    这句话,话中带话,既是在问询,也是在告诉娄琛,两人现在的不是镇南将军与轻骑都尉,而是舅舅与外甥。

    娄琛垂下眼眸,低声道:“外甥想求舅舅借五千精兵一用。”

    “这事啊……”娄琛沉吟半响,出乎意料的回了两个字:“可以。”

    “真的!?”娄琛欣喜异常,从未想过事情会如此顺利。

    但同时娄烨也提醒道:“不过我有个条件。”

    娄琛压抑着心中激动的心情,沉声道:“舅舅有何要求,外甥一定竭力完成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是什么难事。”娄烨抬眸,一双与娄琛极为相似的浅褐色眸子眨也不眨的望着娄琛,缓缓道,“我只是想要你,事成之后回到西南,再不准离开半步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谢谢sudella姑娘的地雷,么么哒

    无论走到哪儿,家总是最温暖的地方,所以……

    我要为娄烨舅舅打call!!!

    舅舅加油,你是最棒哒!!!

    ps,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,棒打鸳鸯?

    第86章 决定

    事成之后回到西南,再不准离开半步……

    娄琛恍惚间以为听错了, 抬眸望去, 却见娄烨面色肃然, 并无半分玩笑的意思。

    心神怔然, 娄琛一时竟猜不透娄烨的心思, 全然不知对方为何提出这样奇怪的要求, 又或者是看出了什么?

    娄烨见娄琛面露犹疑,以为他是不信自己的话,于是轻笑两声, 站起身来走到了他面前道:“怎么, 以为舅舅在跟你说笑?君子一言快马一鞭, 舅舅何时骗过你?还是说……你是不肯?”

    娄琛仍旧没有回答, 只直直的望向娄烨,眼中透露着几分犹豫与疑惑。

    娄烨见状嗤笑一声道:“也难怪, 京城的日子可比西南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过舒坦多了, 习惯了京城里的繁华自然就看不上成都的荒僻。”

    “舅舅这话才是真的说笑了。”娄琛轻轻的摇了摇头道,“若真论荒凉南梁又有何处比的上西北,百里黄沙, 杳无人烟, 外甥连熙州都住得, 又何况是从小长大的成都府?”

    回身坐下, 娄烨不置可否道:“那可不一定,而且此一去太子若是胜了,你便是从龙有功的大功臣, 之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。你舍不得放弃在京中的荣华富贵,位极人臣的机会也是人之常情。”

    “舅舅,钱财权势不过身外之物,外甥从未在意过。”娄琛无奈的一笑,“只是离了京,外甥欠舅舅的几幅墨宝就要晚些才能赔了。”

    “无妨,早晚的事。”娄烨追问道,“那你为何迟迟不肯答应?”

    “非是不肯答应。”话都说到这份上了,娄琛再暗自揣度自家舅舅的心思也没意思,“外甥只是好奇,舅舅为何突然想要侄儿留下来?”

    娄烨闻言往后靠了靠,换了个舒适的姿势,眯起眼睛笑道:“我若说只是一时兴起,你当如何?”

    “舅舅……”

    “好了好了,不逗你了。”轻笑着摇了摇头,娄烨站起身来从一旁的书柜上抽出了几封信。

    手指在信上点了点,他意有所指道:“别以为舅舅在西南,就不知道你身边发生的事。在京城的那些年,你虽身为执剑,却与太子联系甚是密切……”说着他不知想到了什么,“我倒是忘了问了,既然你一心想要助太子登基,那五年前你又何必与靖王世子一同回西北,留在京城守在其身边岂不更好?”

    “并非是外甥想走,而是非走不可。”娄琛敛下眉眼,沉声道,“四皇子死的那日,外甥就在现场。”

    娄烨一怔,那人的信中为何从未提及过此事?

    一股寒意猛然自背后升起,沉默良久,娄烨自嘲似得轻笑道:“这样看来,是真的不能把你留在京城了。”

    “舅舅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必多说。”娄烨起初只是觉得娄琛与太子交往过于密切,所谓一将不事二主,娄琛这般实在是犯了上位者的忌讳,因此才想叫他回西南,以免飞鸟尽弹弓藏,可想现在看来,娄琛的处境却远不若他想的那般简单。打断娄琛的话,娄烨眉头紧锁,沉声道:“琛儿你知道的实在太多,若有朝一日太子真的登上大宝,那第一个要除掉的,必定会是你。你应该知道,只有死人才不会泄露消息。”

    娄琛默然,他知道舅舅对皇室的人早就不再信任,因此有这样的想法,并非一时之想。而且从某方面来说,娄烨所言的确不是危言耸听。

    皇家围场守卫森严怎么可能出现猛虎,又怎么会那么凑巧,袭击了四皇子?因此外界一直猜测,当年四皇子的死另有蹊跷,很可能是有人刻意为之,至于这人是谁却各有所想。

    但是谁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结果。

    此一事却改变了朝中格局,大皇子一派重回朝堂,宋家失势,之后靠着与二皇子结盟才勉强分得“半壁江山”。

    朝堂局势风云突变,娄琛虽被抹杀了功绩,但也间接保住了性命。

    只是毕竟是为数不多知道当日事发真相的人之一,他的存在是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。当年幕后之人若有心针对高郁,只要稍稍一设局,便可让高郁与宋家之间产生间隙,到时便是有理也说不清了。

    高郁这个皇位争的极不容易,半分差错出不得,因此事成之后,只有让娄琛消失,才是最佳之策。

    若换做旁人,的确可能杀人灭口,但高郁却不会。

    娄琛无法像向娄烨解释高郁绝对不会向自己下的原因,只得叹了口气,问道:“所以舅舅是执意要侄儿留下了?”

    “怎么,你不肯?”

    娄烨略有所思的看向娄琛,想从他得表情中看出些端倪,岂料娄琛却忽然坐到了先前他坐的位置,将放在桌面上的信翻扣过去,轻声道:“肯,怎么不肯。”

    干脆利落的回答反而让娄烨愣住了,他略带怀疑的看着娄琛。

    娄琛坦然回视:“其实不用舅舅说,外甥也已经想好了,这次若太子能顺利登上大宝,便请驻西南,再也不回京。”

    其实在西北的五年里,娄琛也曾回过成都两次,但每次都匆匆而来,匆匆而去,连饭都吃不了两顿,便要赶回熙州复职。最近一次回家还是三年前,恰逢年节,母亲实在是思念的很了,不得已才写了封信来,让娄琛回家看看。

    古人常说,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

    娄琛一直觉得自己还有时间,想等完成前世未了的心愿之后,再补偿前一世错过的种种。

    可今日回到家来,他才忽然发现,自己错了,错得离谱。

    时间是最不饶人的利刃,谁也无法躲过它的侵袭,十五年弹指一挥间,一转眼就连养育他长大,总是为他遮风挡雨的舅舅也已然双鬓斑白,有了岁月的痕迹。

    再过些年,他们又会怎样?

    娄琛此刻只愿时光慢些,这样母亲的脊背会不那么快弯曲,舅舅也不会那么离他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