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7b5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我对太子暗卫有想法 > 我对太子暗卫有想法 第20节
    他意识到太子给他指一条明路,亦或是在向旁人证明他的宽容,但事已至此,他光是跪伏在此就已然是背叛了皇后与太子。

    他别无选择。

    “千真万确。”孙太医沉言,一口咬定,“此事牵扯皇嗣乃至我朝基业,臣不敢妄言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说孤府中寻一民间大夫,可知他姓甚名谁?”崔夷玉缓步上前,微微俯身,骨节分明的手拾起那脉案,站在孙太医之侧,从容翻阅起来。

    “臣,臣只知那大夫来自南疆,见过他歪门邪道的方子,却不知起名姓。”孙大夫低着头,眼瞳不由自主地震颤,好似身上压了千斤鼎,摁得他喘不过气来。

    他初回感觉到这般凛寒的杀意,好似弹指间就要命丧于此。

    “可孤府中不曾有所谓的民间大夫。”崔夷玉漫不经心低说,翻着脉案的手停了下来,停在其中一页,情难自禁,眼尾上扬,“大婚翌日,孤于晨时入宫,午后便与太子妃一同,有旁人作证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这脉案上诊的是谁?”他走到林元瑾身侧,好整以暇地问,如看着一场好戏。

    这旁人之中,甚至包括皇帝的眼线,毕竟第二日张嬷嬷甚至借此理由到了太子府中。

    那脉案“啪”地被崔夷玉丢在地上,如丢一份不够完美的造假记录,凉风吹得纸张“哗啦啦”直响。

    “怎会?”孙太医痴愣住,慌张地去翻脉案,“不可能!”

    他虽年迈,但记忆却未差到哪里去,更何况不过是前几日呢?!

    “太子妃与太子殿下乃夫妇,有包庇之嫌,其证词难辨是非。”邓郎中见状不对,立刻说道,“女子嫁夫随夫,更何况她如今贵为储君之妻,说一句太子无恙,难道就无恙了吗?”

    “邓郎中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犯下欺君之罪,便以为本宫也敢?”林元瑾惊讶地反问,实在没想到竟挑拨到了她身上来,抬起袖子遮了遮脸颊,似是苦恼。

    她话说得简单,眉目间还透着不曾浸染过勾心斗角的稚嫩,更何况还站在邓郎中这个深谙朝堂规则的中年老臣身旁,本就姣好的少女面庞难免让人多偏心些。

    当初皇帝下旨赐婚太子,谁人不知选中了礼部侍郎的那风评不好的嫡次女。时下女子无不重视婚嫁,若太子妃当真聪慧过人,当初就不会被她嫡姐压得抬不起头。

    “邓郎中始终认定本宫与殿下之言乃一家之言。”林元瑾轻轻再开口,声音细却清晰,望向邓郎中,“可郎中之言,难道就不算一己之言了吗?”

    如今证据有瑕,双方各执己见。

    场面变幻莫测起来,不知其情的占大多数。

    又觉得太子夫妇如此从容不迫,甚至指出了证据的错漏,想比胸有成竹;又觉得敢参太子无后,邓郎中必然有所仪仗,不然便是拿性命和家人打水漂。

    相较之下,前者似乎更有可能是演的。

    局面僵持不定,在场之人心思各异,无声更胜有声。

    “皇兄是生病了吗?”一个看着不过五六岁的男童开口,打破了这死寂,他站在二皇子身侧,小心翼翼地看向崔夷玉,“如果没有的话,召太医看看不就好了?”

    “童言无忌,皇兄莫怪。”二皇子笑了笑,手摸着四皇子的头,剑眉一挑,似好心地开口,“不过孩童天真,这倒也是个法子,为□□言四起之患,污了皇兄清明,不若召太医前来,以绝后患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不行就召十个,宫中还缺人不成?”

    君臣有别,哪怕如今太子身躯成疑,身为臣子可以拿出诸多证据来质疑,却唯独不能大不敬地要求当朝皇太子验身。

    所以这话,只能由皇子来说。

    “四皇弟年幼不谙世事,二皇弟竟也附和上了。”林元瑾对上二皇子的视线,认真反驳道,“今日有人上谏太子身体有恙,明日呢?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日日风声鹤唳,如何能得一夕安寝?”

    “欲加之罪,难道要逼得太子殿下一次又一次自证清白吗?”

    二皇子一怔,心中升起惊异,当即意识到无论是他还是母妃都对太子妃有所误解。

    先不论她之所言,光是她当众回护太子之心,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,这般反倒让他好奇起来这传闻中的林大小姐是何等才貌双全,竟能让旁人讥讽林元瑾是东施效颦。

    “臣弟无知,如今方知皇嫂才思敏捷,不似传闻不敏。”二皇子眯起眼,意味深长地笑道。

    “虽不知是何传闻,不过流言向来不忌虚实,难辨真假。”林元瑾轻松地回应,“当不起‘才思敏捷’的夸赞,本宫确实不擅诗书刺绣,但也不是目不识丁。”

    二皇子笑了笑,没接这话。

    有些话可不是说说而已,又是将太子放到被逼迫的受害者的位置,又是借己之例来暗示邓郎中的话虚假不可信,可不是认几个字就会的。

    崔夷玉察觉到二皇子不寻常的探寻视线,不假思索地抬手将她护在身后,却见林元瑾手指搭在他的手臂上,目光熠熠,分毫不退。

    崔夷玉目光迟疑,骤然看不出林元瑾此刻是想做什么。

    她是想通过抗拒态度提高裴党的笃定,回护太子得到太子乃至帝后的肯定,还是别的什么呢?

    但无论如何,只要他此时不出差错,林元瑾都能安然无恙。

    “皇兄皇嫂鹣鲽情深,令人动容。”二皇子温声说,“臣弟并无冒犯之心,不过是今日情形特殊,实属无奈,只能听此下策。”

    “臣弟愿与皇兄一同受诊,但若皇兄不愿,倒也无妨。”

    “微臣为国为民,鞠躬尽瘁,便是将生死置之度外。”邓郎中坚定不移地说。

    “邓郎中分明有千万种办法禀告父皇,偏偏挑中今日宴席当众上奏。”林元瑾弯起眉眼,笑着说道,语句直白而坦率,“倒是置太子、置天家颜面于不顾,全了自己忠君爱国的名声。”

    “太子妃千金之尊,可莫要因一时之气,寒了忠臣之心啊。”旁人瞥了林元瑾一眼,躬身长叹。

    “太子妃年少无知,正值新婚,维护夫婿实属情理之中。”原本不言不语的皇帝开了尊口,驳了臣子的话,“你们在朝为官,锱铢必较,如今都要与小姑娘争长短了。”

    皇帝言语里透着淡淡的不满,毫不掩饰对于他钦赐太子妃的回护,实则还借太子妃表明了他的态度。

    下面的官员们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他们如何不知邓郎中今日之举会触怒天颜,但相比成事能得之利,有个出头鸟担主责,旁的好处少不了他们。

    只要事情按死,太子便永不能翻身。

    无数视线终于齐齐落在崔夷玉身上,或恶意或审视的目光似想扯下他身上最后一层御胄,将他的残缺与不幸宣之于世。

    “验身一事也无不可。”少年眼尾微扬,下颌抬起,笑容轻松,却透着股贵体被冒犯的不虞,如玉的手指曲起托着林元瑾的手腕,似夫妻情深 “但儿臣心中尚有一言。”

    皇帝对上他的神色,心中自有分寸,点了点头,示意他说。

    “太子妃不谙世事,一往情深,爱重于儿臣,若诊出儿臣有恙,罪尽在儿臣一人,万望父皇莫要怪罪于她。”

    少年看似诚挚地口头退了一步,嘴角弧度不变,眼眸漆黑而安静,与周身衣袍浓重的绯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侧眸俯视着下方或跪伏或躬身的臣子。

    “若儿臣无恙,敢问父皇,欺君何罪?忤逆犯上,又是何罪?”

    第19章 惊扰

    宣阳宫内,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皇帝沉眼扫视下方众人,缓缓开口:“造谣生事,欺君罔上,数罪并罚。”

    “为首者枭首示众,勾结营私者褫夺官职,流放三族。”

    帝王之言,不容置喙。

    崔夷玉淡淡地掀起眼,恰好对上了裴相疑忌的目光,开口唤道:“传太医罢。”

    他答应得轻松,仿佛之前的推脱阻挠都不过是伪装。

    二皇子见他从容不迫,心中嗤笑。

    旁人不知,把那民间大夫拐弯抹角送进太子府的他还不知道吗?

    太子这几日连喝那苦药,看似药到病除,重振雄风,实则不过是烈药伤人,坏死前的回光返照罢了。

    自那大夫进府,太子便不召其他太医了,这药性刚猛,注定逃不过宫里众太医的法眼。

    殿内沉闷,众人皆等待着太医赶来。

    林元瑾小腹不适,倚在椅背上,捧起温热的茶杯,脸色有些苍白,安静不语。

    她该说的、能说的都已经说完了,无论之后发生什么都与她无关了。

    “孤能处理此事,太子妃身子不适,不必这般费神。”崔夷玉坐在她身侧,垂下眼眸,用只二人能听得见的声音低声说。

    林元瑾用袖口遮住下半脸,亲昵地笑起来,脸颊微绯,稍稍凑过去,状似在讲夫妻之间的私房话:“你与皇后心思缜密,早有打算,但凡多言,难免显刻意。”

    “这几日汤药不断,温养得当,我也没有多脆弱,不会说几句话便要昏倒。”林元瑾雪白的指尖摩拭着瓷杯,转而抬眼对上崔夷玉的眼眸,缓缓扬起笑容,眸光如曦,“殿下觉得我为何费神呢?”

    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

    林元瑾这般连身边放了多少细作都不在乎的人,今日愿意费心神当众与朝廷命官争执,难道只是为了表现出夫妻关系和睦,太子妃对太子的深情吗?

    崔夷玉静静地与林元瑾对视,如此距离甚至看得清她微晃的墨色羽睫,如累金雕琢的瞳孔,专注地映照出他的模样。

    亦或者说,是太子的模样。

    明烁的灯光如金纱披在林元瑾的身上,为她漆黑发丝镀上一层浅金,周身锦绣金饰未曾夺走她半分瑰丽,倒衬得她更为矜贵,且高不可攀。

    崔夷玉眸光一顿,迟缓地垂下眼,生涩地避开了在空中触碰到的视线,浅笑平淡无波:“琴瑟和鸣、举案齐眉自成佳话,太子妃聪慧,孤心甚慰。”

    林元瑾眨了下眼,定定地看着少年侧颜。

    她越是与崔夷玉说话,便越能感觉到他那规整而疏离的语句下的冰凉感,好似寒冬之冰,透亮又锋利。

    崔夷玉自诩权贵手中沾满污秽的工具,但林元瑾却觉得他比在场的所有人都要干净。

    “哦。”林元瑾似无事发生般转回头,低头抿了一口茶。

    茶水稍稍有些凉了,显出了几分涩感。

    宣阳宫外传来太监尖利的通报声。

    一众太医刚至,就立刻被宣进了殿。

    因为今日有太子宴席,帝后以及百官命妇皆在此,上下警惕,除开此时去其他宫里的太医,到场的太医也不少。

    为首的正是前日给林元瑾诊过的院正,视线不偏不倚,对一旁跪地的孙太医视若无睹,领着身后五位太医齐齐行礼。

    “有人当众上奏言朕之皇子身子有恙,朕甚是忧心,急召你们来诊个究竟。”皇帝说着,给一旁的李公公递了个眼色。

    李公公连忙应下,抱着拂尘匆匆走下去,走到几位太医身前,而后各自引了两位太医给崔夷玉与二皇子:“太医们莫要介怀地方,务必心无旁骛,好好诊断。”

    他们特意没将因果说明白,只让太医把脉。

    崔夷玉和二皇子都大大方方地拉起一截袖子,露出手腕搁在太医眼前,任由他们闭眼慢慢听脉象。

    两位看完,和另外两位互换,最终由院正各自听完,几人困惑地一对,恭恭敬敬地禀告皇帝:“陛下,两位殿下身体安康,年轻气盛,没有病症。”

    孙太医怔愕地抬头,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们。

    似乎未曾想过自己的同僚竟会诊出如此不清不白的脉案。

    皇帝“嗯”了声,平淡地看向孙太医和邓郎中,沉声:“你们可还有话要说?”

    眼见铡刀就要缓缓挪到他们头上,孙太医大汗淋漓地开口:“太子殿□□虚,这三月用药不断,近日更是饮了虎狼之药,你们可仔细诊了?!”

    院长先是一蹙眉,未曾想过自己会被当众质疑,只抚了抚胡子,意识到这是一桩什么案子:“太子殿下身强体壮,未有用药痕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