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7b5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越考科举 > 第593节
    作为同知前来赴任,纪元肯定不用迎接,只要在衙门等着新下属过来拜见即可。

    但没人告诉他,来的人是黄夫子啊!

    如果知道的话,他肯定会亲自迎接的!

    其他人都一头雾水,只有安大海好像知道一些。

    安大海道:“是咱们赵夫子的好友,黄夫子吗?”

    安大海其实没见过,但听说过赵夫子有位姓黄的好友,说起来,好像就他了?

    黄同知听到熟悉的乡音,忍不住道:“就是我!”

    黄同知又看向纪元,笑着道:“纪大人,没想到你还能认出我,不愧是过目不忘的神童。”

    不对,现在已经不能说神童了。

    眼前的纪大人已经是青年人的模样,跟小时候瘦瘦小小的完全不同。

    他们在聊的时候,其他人好奇了。

    黄夫子?

    这位是他们纪大人的夫子吗?

    黄德珉连忙道:“我哪有那种好运气,我只是纪大人蒙师的好友,有幸见过一面。”

    “算起来,都是十一年前了吧。”

    这么一说。

    好像确实很久了。

    那一年,好像是化远三十一年六七月份。

    今年都是化远四十二年的九月份了。

    纪元听着都觉得恍如隔世。

    黄德珉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他在接到调任的时候,还在感慨,自己要去滇州府那么远的地方。

    等知道是宁安州之后,更为诧异了。

    因为他跟赵夫子依旧有通信来往,知道纪元在宁安州做知州。

    十一年前,他当时都不想考举人了,却被纪元意外安慰,铆足劲去考试。

    没想到还真的考上,只是遇到科举舞弊的事,而且也不再考虑以后,直接走马上任。

    辗转十一年,从正七品开始,终于到了如今的从五品。

    运气甚至不错的了。

    但再看看纪元。

    连中六元。

    在翰林院便是六品的官职。

    被放下来之后,虽说职位倒退,可不久便成为从四品的知州。

    算下来,也就四五年的时间?

    可黄德珉深知,自己能走到这个位置,已经是幸运。

    三十三的时候中举,如今四十四岁,以举人身份做了同知,已经很好了。

    而纪元的仕途,远远没有达到顶点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的情况,黄德珉只有庆幸两人认识的份。

    得知之前的过往,衙门的人不由得感慨几句。

    但转头又觉得奇怪。

    一个举人出身的,便能做同知。

    那他们的刘同知呢?

    谁料这话都没说出口,只是展露一丝丝表情,黄德珉黄同知已经站起来了。

    黄同知朝刘同知行礼,开口道:“见过刘大人,下官接到的调令,等纪大人任期满了,您便接任本地的知州之职。”

    “以后,还请多多指教。”

    啊?!

    刘同知,要变为刘知州?!

    不是把他踢开?!

    纪元微微松口气,也道:“恭喜刘知州了。”

    刘知州不敢置信,却又有种情理之中的感觉。

    他知道自己做了什么,甚至也觉得他确实值得这个位置。

    但是,此刻还是激动的。

    多年的坚守的有意义的。

    虽说他不会强求什么升职,可能被人认可自己做过的事,这种感觉,就让人想哭。

    不过刘同知还是道:“调令还没来,这,这还没准吧。”

    黄同知道:“马上就来,下官在路上还碰到送信的差役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他们还要去别处送公函,估计会晚个七八天。”

    那就是说,此事真的确定了。

    衙门众人连连恭喜,这可是大好事啊!

    等惊喜过后,大家推断出朝廷的任派。

    纪大人肯定离任,去往其他地方。

    以后的宁安州,便是刘同知升职为刘知州,新来的黄同知接替刘知州的位置。

    其他地方大差不差,可能还会派来通判等监督职责的官员。

    这样的安排确实合理多了。

    刘同知需要升迁,宁安州的事情也需要继续运行。

    所以派来一个新同知是最好的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确定了,纪大人真的会离开宁安州。

    这又让大家沮丧起来。

    纪元安慰道:“以后刘知州带着大家,不是一样的吗。”

    “宁安州肯定会越来越好的。而且本官也可以放心把占城稻交给大家。”

    这倒是。

    有刘知州在,肯定没问题的。

    也算个好消息?

    宁安州衙门变动,也让其他地方的人松口气。

    刘同知变宁安州知州,证明宁安州的情况在四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动。

    这样的话,他们的买卖,良种,都能够继续。

    朝廷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竟然安排得这样合理。

    很为宁安州考虑了。

    纪元那边则是有数的。

    多半是李首辅安排。

    这地方既然被吏部尚书注意到,便会安排的相对合理。

    这也让他算是放心。

    他在这地方三年多了,说是不担心,那肯定是假的。

    不过 黄同知的到来,也让大家都意识到,距离纪元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。

    八月二十九,朝廷的文书正式下来。

    跟黄同知说得一样。

    先是召纪大人回京述职。

    然后是刘同知的升职,从化远四十三年开始,便是成为刘知州。

    黄同知接替职位,通判是一位姓张的通判,不日就会过来。

    让大家更意外的是,没有给纪大人职位,而是让他回京述职?

    这是不是太麻烦了。

    而且一回京城,多半不会再来这么偏远的滇州府了吧。

    一旦纪大人离开,只怕会是他们这辈子最后一面。

    可事情已经定下,无从更改。

    黄同知私下倒是跟纪元说了另一件事,这件事程教谕也提过。

    说是如今京城也好,天齐国各地也好,但凡有功名的子弟,都在外放。

    不拘是哪里,反正不留在京城就好。

    甚至一些政治要地,也是能调的调,能走的走。

    似乎在躲避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