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7b5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宋将门 > 第531章 抓狂的政事堂
    在秦凤路推行青苗法的事情,王宁安并没有亲力亲为,以他的地位,大可以派遣弟子前去,司马光接任了秦凤路的转运使,曾布和二苏都调到了他的手下,负责新法。

    另外在皇家银行方面,王宁安派遣王安国提举皇家银行京兆府分行,全权负责西北的皇家银行事宜。

    这个安排很出乎预料,王安国是皇家银行的老人不假,但是他是王安石的弟弟,谁都知道,他哥正和王宁安打擂台,让他来做,这不是为难吗!

    只是王安国却没有想这么多,他在皇家银行多年,深知银行系统的威力。别看他是主事者,一样只能按规矩办事。

    而且由他管西北的事务,还能给大哥一点方便。

    王安国本能觉得,王安石一定会捅大篓子,只是多大却不好说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自从司马光赶到秦凤路之后,他采取了最为踏实的作法,首先派出大量人手,摸清楚秦凤路的状况。

    西北土地贫瘠,又饱经战乱之苦,民生凋敝,司马光认为单纯借贷青苗钱,许多百姓根本无力偿还,会造成严重的呆账坏账,一味追讨,又会加剧百姓破产。

    这是个进退两难的局,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时候,就出现过。

    各地的官吏为了业绩,也为了回收贷款,就强逼着城中的富庶百姓借贷青苗钱,弄出了天大的笑话,也成为青苗法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司马光和苏轼、苏辙等人,商量之后,一改当初的设想。

    他们认为借钱不能单纯帮百姓渡过难关而已,因为许多百姓,每年都是难关,日子十分艰难。

    他们主张,要针对一个村子,一个寨子去借款。

    而且也不能只把钱交给百姓了事。

    比如有些村寨,缺少水源,田地减产,甚至绝收。

    如果能提供一笔青苗钱,就能重修水渠,挖掘水井。

    有了水源之后,田地收成上来,百姓自然有了还款的能力。

    这个建议送到了王宁安手里,当然得到了王宁安的嘉许,青苗钱迅速分成了三个档次。

    最基本的是针对普通百姓,信誉良好,有一定财产抵押,还可以找到两户担保,就可以年息二分,获得青苗钱。

    然后是针对村镇,可以提供道路,水渠,水井的专项贷款,利息从两成五到五成不止。

    第三等则是针对县、府、军、州,各级衙门需要出面,可以借贷的额度也大幅度提升,主要是支持基础建设,也包含打通商路,甚至王宁安还鼓励西北的百姓养殖牛羊,发展毛纺。

    要知道虽然拿回了幽州,但是和辽国闹翻了,耶律洪基已经限制双方的贸易,河北的毛纺行业处于严重缺乏原料之中。

    如果能开发出西北的原料基地,对于河北的毛纺,实在是一场甘霖!

    自从王宁安提出设想之后,应者如云,无数满身丝绸,肥头大耳的商人,跑到秦凤路,去设立货站据点,收购土产,一时间,偏远的秦凤路竟然有了欣欣向荣的味道了。

    显然,王宁安没有单纯执行青苗法。

    他把许多东西都打包进去,地方的基础设施,产业转型,货币推广……全都装进了一个篮子,一股脑砸了下去!

    王宁安的作法,立刻得到了强烈的回响。

    别以为西北人淳朴不懂得做生意,别忘了,往上数二百年,还是盛唐的时候,长安的商人,西进大漠,东下海洋,是全天下最会做生意的一群人。

    只是丝绸之路断绝,大宋迁都,西北才衰败下来。

    残存在百姓体内的商业细胞快速激活,加上王宁安又积极攻略青唐,打通丝绸之路,也指日可待。

    精明的商人当然能看到其中的机会。

    因此青苗法刚落实不久,秦凤路各地都出现了万民书,感谢朝廷新法,还有许多士子联名歌颂,赞扬司马光等人政绩卓著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,全都送到了政事堂!

    “荒唐,可恶!”

    文彦博大拍桌子,“给他二两颜色,居然开起了染坊!这是要干什么?青苗法有修路吗?有挖水井吗?根本是乱来!”

    贾昌朝也附和道:“王二郎的确过分了,这些事情,咱们都不知道,他就做了,老夫以为,我们应当立刻上书!”

    一旁的王拱辰怒道:“上什么书,直接去找陛下,当着圣人的面,让王宁安说清楚,他是想干什么?要谋朝篡位吗?”

    这几位带头大怒。

    在最后的位置,坐着唐介,老夫子黑着脸,一直没说话。

    唐介的身体很不好,前段时间病休了好几个月。

    欧阳修得了消渴之症,已经淡出朝廷,专心弄他的学术去了。

    包拯前些日子因为积劳成疾,也昏过去一次。

    他们这一代的老人,已经开始凋零了。

    唐介也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,他眉毛都白了,满脸皱纹堆垒,难掩老态。但是唐介属于姜桂之性,老而弥辣,比起年轻时候,还要过分激进。

    他一拍桌子,怒道:“修桥补路,挖渠引水,这本就是好事!难道不该做吗?”

    王拱辰毫不客气道:“该做,可是不该他王宁安来做!唐相公,你难道也成了王宁安的人吗?”

    “什么!”

    唐介豁然站起,手指着王拱辰,怒斥道:“老夫谁的人也不是!我看王宁安不顺眼的地方也不少!你们加起来,上的弹章,都没有老夫一个人多!可身为宰执,陛下托付重任给我们,就应该真正关心民生利病,就事论事!不能因人废言,因人费事!老夫看这次的青苗法很不错。以往朝廷拿不出钱,做不了的事情,皇家银行出钱,百姓受益,这不是很好嘛!老夫想不明白,你们为什么反对?”

    王拱辰被说的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韩琦叹口气,“子方兄,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。”

    唐介闷声道:“愿闻高论!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,皇家银行的这些借款,都是要老百姓还的。”

    “不还才是笑话!”唐介回敬道。

    韩琦很高傲,此刻也只能耐着性子解释。

    “子方兄,还钱是要本事的,皇家银行把钱借下去,我听说许多地方上,善于钻营的,惯会投机的,全都跳了出来,得到了不少贷款,相反,那些老实耕田,颇有家资的士绅都被甩在了一边。”

    “那有什么?士绅家里头有钱,他们也不用贷款!”

    唐介沉吟一下,大声道:“韩相公,莫非说这些人没法往出贷款了?皇家银行断了他们的财路,故此都跳出来反对了?”

    韩琦差点被噎死,心说你老东西什么时候这么精明了!连这个都看明白了?

    “唐相公,士农工商,士人为朝廷根本所在,你不会连这个也不懂吧?按照王宁安这么干,地方上都落到了奸猾的商人手里,这天下还不乱了?家国社稷,我们肩负着祖宗基业,万民之望,断然不能再坐视不理了。”

    唐介张了张嘴,没有再说下去。

    此刻的唐介并非被说服了,而是想起了不久之前,他和欧阳修的一次彻夜长谈。

    两个老朋友,推心置腹,没有丝毫遮掩。

    欧阳修将自己所思所想,全都抛了出来。

    他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三代之治,现在走的路子,很有可能从根本上就是错的……朝廷取士,重文采,重品行,唯独不重实际能力。

    正是缺少专业的,又有良知的官吏,很多真正利国利民的法令落实不下去,相反,却有一些人打着苍生百姓的旗号,干得都是自私自利的营生,实在是让人不齿!

    欧阳修从头骂到尾,他对唐介说,自己专心著书,负责教书育人,就是希望彻底扭转士林风气,正本清源,如果再不做,大宋朝就要亡国了!他们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,断然不能再失去第二次!

    唐介眼前迷茫了,他想到了当初的庆历新政,没错,当年他也是一个热血青年,为了变法,摇旗呐喊,冲锋陷阵,恨不能把一腔热血都撒出去!

    可是这么多年下来,他也在变化,很多看不惯的事情,也尽量不说,也学着维护士人集团的利益……只是走到了今天,唐介越发感到可耻!

    明明一项很好的法令,居然被贬得一文不值!

    老百姓都说好,下面的官吏也干得起劲儿!

    可就是他们,就是这些高高在上的相公们,所谓德才兼备,士林众望所归的大人物,居然一心要废除青苗法。

    羞愧不啊?

    唐介站起身,眼前一黑,险些昏倒,他伸手抓住了扶手,稳了稳心神。

    “诸公有什么想法,只管去做吧,老夫久病,恕不能奉陪!”

    说完,唐介晃晃悠悠,离开了政事堂,只给其他人一个大大的背影。

    贾昌朝、文彦博、韩琦等人互相看了看,全都是满肚子不高兴。本来还指望唐介这门大炮,去和王宁安对轰,他们摇旗呐喊就是了。

    谁知道,还没开火呢,先和他们闹翻了。万一回头唐介上书,把他们都给弹劾了,那可就乐子大了!

    文彦博迟疑道:“子明兄,你看还要不要去见官家?”

    贾昌朝咧了咧嘴,这些日子不断有人和他诉苦,都在说青苗法的事情,他的压力很大,但是和王宁安拼命,他也没这个胆气。

    “要不,再等等吧……”

    他这话刚说完,大太监苏桂就来了,冲着诸位相公一拱手。

    “圣人有旨,请诸公进宫议事。”